|
鞏義鉑思特鉛鋅礦中伴生銀的回收,鉛鋅多金屬礦降砷新方法
選鋅礦設(shè)備主要呈獨立的銀礦物形式存在。銀與硫、銅、鉛、錫、銻、碲、硒、砷等元素形成的各種化合物在各種礦床中出現(xiàn),常見的有:輝銀礦一螺狀硫銀礦、輝銅銀礦、深紅銀礦、脆銀礦、淡紅銀礦、硫銻銅銀礦、硫銻銀礦、輝銻銀礦、碲銀礦、硒銀礦等。有小部分銀呈單質(zhì)礦物賦存在礦石中,如自然銀。還有少部分銀在礦石中沒有獨立的形態(tài),而是在其他礦物的晶格中形成 質(zhì)同象,如銀金礦、銀黝銅礦等。銀以各種不同的礦物形態(tài)賦存在各種不同型的鉛鋅礦或含銅鉛鋅黃鐵礦中。
各種銀礦物與鉛、鋅、銅等硫化礦物緊密共生,并多呈微細(xì)粒嵌布,其粒度幾乎都在0.04毫米以下,絕大多數(shù)銀礦物的粒度為0.04-0.02毫米,最細(xì)者只有0.001毫米,顆粒微細(xì)的銀礦物以連生體、包裹體、顯微體等形式分布在方礦、閃鋅礦、硫化銅礦物中。在浮選過程中,那些與銀礦物關(guān)系密切的硫化礦物便成為其載體,將銀富集到各種精礦產(chǎn)品中。因此,銀礦物的賦存狀態(tài)、嵌布特性對銀的綜合回收有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