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碳纖維產業尚處起步階段,存在產業集中度低、產能利用率低、技術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在上周舉行的石墨烯產業發展趨勢及投資論壇上,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長高云虎提到這樣一個事實:海外碳纖維巨頭對中國企業在碳纖維產業化上的推進極其敏感,自2008年我國首次實現碳纖維規模化生產以來,外企屢次采用低價傾銷戰略,意圖將我國碳纖維產業扼殺在萌芽狀態。
“2008年我國企業宣布T300碳纖維規模化生產,該規格產品的國際價格便由最初的500元每公斤猛降至120元以下;2011年T700級實驗成功,國際價格從400元每公斤降至320元;去年產品投產,國際價格進一步下跌至160元每公斤。”高云虎表示。
縱觀國際市場,碳纖維中小絲束生產基本被東麗、東邦和三菱等日本企業所控制,三者市占率達70%左右;大絲束則主要由美國卓爾泰克、德國西格里和日本東邦控制,市占率為80%左右。而在碳纖維產業鏈諸多細分環節中,上述企業基本壟斷了核心技術,其中PAN原絲生產中的聚合、噴絲、牽引等幾個步驟,碳化過程中的低溫碳化、高溫碳化兩個環節占據了整個產業鏈55%-75%的利潤份額。
反觀我國碳纖維產業,由于受到碳纖維原絲質量、耐高溫材料以及大型高溫爐幾項關鍵技術因素的制約,到2000年自給率僅為2.3%,近年來上升到15%以上。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碳纖維產品以小絲束等低檔產品為主,T300碳纖維實現了國產化,以小絲束6K、12K為主;T700在小批量生產中;T800、T1000也已著手開始相關研發。
“我國目前的碳纖維產業布局中以中低端為主,這是這個行業必走的一步。利用成本優勢快速催動本國需求崛起,并占領全球中低端市場是中國碳纖維產業的希望所在。如果在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或者在關鍵節點上得到政策的扶持,實現彎道超車也不是沒有可能。”一位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
楊經理:13806173672
無錫威盛碳纖維*******.tanxw.*
QQ:1982424456
地址:無錫市錫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友誼北路3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