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葚提取物
桑葚(sāng shèn ),為桑科落葉喬木桑樹的成熟果實,桑葚又叫桑果、桑棗,農人喜歡其成熟的鮮果食用,味甜汁多,是人們常食的水果之一。成熟的桑葚質油潤,酸甜適口,以個大、肉厚、色紫紅、糖分足者為佳。每年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洗凈,去雜質,曬干或略蒸后曬干食用。
桑 葚 (桑葚兒)
拼音名:Sangshen 口語:Sangrener
英文名:mulberry
拉丁名:FRUCTUS MORI
該品為桑科植物桑 Morus alba L. 的干燥果穗。4~6月果實變紅時
桑葚-原植物
采收,曬干,或略蒸后曬干。
【性狀】 該品為聚花果,由多數小核果集合而成,呈長圓形,長1~2cm,直徑0.5~0.8cm。黃棕色、棕紅色至暗紫色,(比較少見的顏色成熟后呈乳白色),有短果序梗。小核果卵圓形,稍扁,長約2mm,寬約1mm,外具肉質花被片4 枚。氣微,味微酸而甜。
【原形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3~15m。樹皮灰白色,有條狀淺裂;根皮黃棕色或紅黃色,纖維性強。單葉互生;葉柄長1~2.5cm;葉片卵形或寬卵形,長5~20cm,寬4~10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近心形,邊緣有粗鋸齒或圓齒,有時有不規則的分裂,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脈上有短毛,腋間有毛,基出脈3條與細脈交織成網狀,背面較明顯;托葉披針形,早落。花單性,雌雄異株;雌、雄花序均排列成穗狀葇荑花序,腋生;雌花序長1~2cm,被毛,總花梗長5~10mm;雄花序長1~2.5cm,下垂,略被細毛;雄花具花被片4,雄蕊4,中央有不育的雌蕊;雌花具花被片4,基部合生,柱頭2裂。核果,多數密集成一卵圓形或長圓形的聚花果,長1~2.5cm,初時綠色,成熟后變肉質、黑紫色或紅色。種子小。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丘陵、山坡、村旁、田野等處,多為人工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全國各地。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測定,用
8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15.0%。
【性味與歸經】 甘、酸,寒。歸心、肝、腎經。
【功能與主治】 補血滋陰,生津潤燥。用于眩暈耳鳴,心悸失眠,須發早白,津傷口渴,內熱消渴,血虛便秘。補肝,益腎,熄風,滋液。治肝腎陰虧,消渴,便秘,目暗,耳鳴,瘰疬,關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