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說明
烏捎蛇提取物
別名 烏蛇、烏風蛇、黑花蛇、黑風蛇、劍脊蛇。
來源 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Zaoe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體。
動物形態 見“性狀”項。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區的田野間,或農田水域附近。除青海、內蒙古、云南、西藏外,我國各地均有分布,以長江下游諸省較多。
采制 夏、秋二季捕捉,剖開蛇腹或先剝去蛇皮(留頭尾之皮),除去內臟,盤成圓盤狀,干燥。
產地 藥材產于安徽、江蘇、浙江、江西、上海、湖北、湖南、四川。
性狀 藥材呈圓盤狀,盤徑約16cm。表面黑褐色或綠黑色,密被菱形鱗片;背鱗行數成雙,背部中央2~4行鱗片強烈起棱,形成兩條縱貫全體的黑線。頭盤在中間,扁圓形,大多眼大不陷而有光澤;頰鱗1枚,眼前下鱗1枚,較小,眼厚鱗2枚。脊部高聳成屋脊狀。腹部剖開邊緣向內卷曲,脊肌肉厚,黃白色或淡棕色,可見排列整齊的肋骨。尾部漸細而長。剝皮者僅留頭尾之皮,中段較光滑。氣腥,味淡。
化學成分 含骨膠原(collagen)、蛋白質、脂肪等。
藥理 具有抗大鼠瓊脂性關節腫脹和二鼠耳廓腫脹的作用;烏梢蛇血清對小鼠注入全致死量或2倍致死量的五步均有拮抗作用。此外還有鎮痛、鎮靜、抗驚厥等作用。
性味 性平,味甘。
功能主治 祛風,通絡,止痙。用于風濕頑痹,麻木拘攣,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痙攣,破傷風,麻風疥癬,瘰疬惡瘡。用量9~12g。
配伍應用 ①風濕頑痹,麻木拘攣:配乳香、沒藥。②疥癬,皮膚瘙癢:配蟬蛻、赤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