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醬草提取物
類別:清熱藥
拼音:BAI JIANG CAO
拉丁:Herba Patriniae
別名:馬草、苦菜、野黃花、山白菜
藥用部位:帶根全草。產地:長江流域中下游
采收加工:夏季采收,將全株拔起。除去泥沙后曬干。
地道沿革:
性味歸經:微寒;辛、苦;歸胃、大腸、肝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癰排濃,祛瘀止痛。用于腸癰腹痛,肺癰吐膿,癰腫瘡毒,產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禁忌: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保存】置于陰涼干燥、避光,避高溫處。
【保質期】兩年
【包裝】內用雙層塑料袋,外用紙板桶(25公斤/桶)。外觀粉狀規格 10:1 包裝內用雙層塑料袋,外用紙板桶(25公斤/桶)。
(Valerianaceae)敗醬屬(Patrinia Juss)植物約有20種,主產于亞洲東部至中部和北美洲西北部,我國有10種,3亞種和2變種,全國各地均產,資源極其豐富。該屬多種植物民間常做藥用,作為傳統中藥使用的有黃化敗醬、白花敗醬、墓頭回等,其應用歷史悠久,應用范圍廣泛,國內外學者對該屬植物的研究也斷深入,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藥理作用
1.鎮靜作用2. 鎮痛作用3. 抗菌作用4. 抗病毒作用5. 對血液系統的作用6. 對免疫系統的作用7.抗腫瘤 8. 保肝利膽
敗醬草為我國的傳統中藥,應用歷史悠久,我國藥典77版將黃花放醬(P.scabiosaefolia)和白花敗醬(P.villosa)收載為正品,敗醬屬其它種植物民間也常做藥用,廣泛用于治療肝炎、腸炎、闌尾炎、痢疾、產后瘀血腹痛、癰腫療瘡、神經衰弱等癥,現代研究也表明,敗醬屬植物具有鎮靜、增強免疫力、止血、抗菌、抗病毒、保肝利肥等多種活性。我國敗醬屬植物資源十分豐富,然而化學研究和藥理研究未能有機結合起來,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開發利用該屬植物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