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產240萬噸差別化纖維項目既是錦州市近幾年來引進一次性投資最大的工業項目,還是列入我省及錦州市“十二五”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它將建設12套日生產能力為600噸的差別化纖維裝置,把粗汽油 (即石腦油)最終變成成品衣服。
環衛工人、交通警察的反光衣服,登山運動員的特殊裝備等都來自差別化纖維。它是指對常規品種化纖有所創新或具有某一特性的化學纖維,以改進織物服用性能為主,用于服裝和裝飾織物。采用這種纖維可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生產工序,更能節約能源、減少污染、增加紡織新產品。
石化、紡織一直是錦州的傳統優勢產業。紡織行業近年來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匯率調整以及國際市場需求減少等諸多影響,利潤進一步攤薄,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壓力與日劇增。傳統產業加創新其實就是新的競爭力,紡織走差別化道路,才能更好地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企業間差別化的競爭優勢。
龍棲灣新區是錦州向南、向海發展的希望和重點,建設“中國海洋城”、打造“光伏、石化輕紡”雙千億產業基地是它的發展定位。利用沿海開發和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等國家戰略優勢,龍棲灣在規劃建設“兩區三園”中,大力發展石化、紡織和現代物流業。市、區兩級同時做好“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南資北移的招商工作,圍繞重點承接產業有針對性地促進項目盡快簽約落地、開工投產。
此項目工程總設計能力是240萬噸,總占地5070畝,總體建設周期為5年,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256億元,新增就業7000余人。一期工程生產規模為40萬噸,土建面積375畝,將于今年8月竣工,9月開始安裝設備,預計11月中旬投產,投產后,2012年的銷售收入將達85億元。
到“十二五”末期,5家投資方還將在龍棲灣新區紡織工業園內陸續建設紡織、印染、服裝等下游紡織鏈項目,預計全部投產后可帶動10萬人以上就業。依托錦州港龍棲灣港區的資源條件,錦州市也將在 “十二五”期間打造一個集品牌、技術、人才、規模諸多優勢于一體,集石化、紡織、服裝生產、加工、研發、設計及相關配套于一體的千億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