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量大增效益下滑
據國家海關統計,1~10月,中國共出口汽車輪胎1.53億條,同比增長(下同)23.4%,增幅較上半年下降6.6個百分點;出口額73億美元,增長34.7%,增幅較上半年下降3.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轎車胎1.12億條,增長20.1%,增幅較上半年下降5.9個百分點,出口額32.6億美元,增長23.9%;出口載重胎4061.2萬條,增長33%,增幅較上半年下降9.5個百分點,出口額40.4億美元,增長45%。
據分析,由于歐洲債務危機對市場的影響,以及世界對美國經濟復蘇信心不足,導致消費預期大大減弱,加之下半年國際市場補庫存狀態基本結束,需求趨于穩定,因此下半年輪胎出口增幅呈下滑態勢。
受美國輪胎特保案影響,1~10月,中國出口美國轎車胎2595.3萬條,同比減少888.5萬條,下降25.5%;出口額8.4億美元,下降23%。除美國市場下降外,其他重點地區市場轎車胎出口均大增。1~10月,出口歐洲轎車胎3620.5萬條,增長41.9%;出口拉美1270.9萬條,增長89.1%;出口亞洲2087.7萬條,增長38.1%。載重胎方面,1~10月,中國出口美國1049.4萬條,增長32.8%;出口歐洲456.9萬條,增長41.6%;出口拉美663.5萬條,增長95.4%;出口亞洲1191.9萬條,增長15.7%。這說明自輪胎特保案發生后,國內輪胎企業為改變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已成功開拓了北歐、拉美、非洲、俄羅斯、中亞等市場,出口市場多元化戰略初見效果。
盡管出口量大增,但輪胎企業的效益卻日益艱難。據輪胎分會對43家企業統計,上半年利潤同比下降9.4%,第三季度利潤降幅大增至21.4%,其中11家企業虧損。而且,9月份之前企業生產用天然膠基本是在價格瘋漲前購入的,因此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一季度輪胎企業的效益前景更加不樂觀。
后市出口壓力加大
中橡協會長范仁德表示,國外輪胎市場將發生較大變化,中國輪胎出口將受到影響。其原因有三:
一是國外對輪胎在技術、質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其中最主要的是歐盟輪胎安全法規和標簽法兩個法規。美國和日本也出臺了類似的法規。這些法規的核心就是對輪胎的燃油效率、濕抓著力等做了具體規定,目前日本已開始實施,美國明年實施,歐盟后年實施。這對國內目前出口量較大的普通輪胎壓力非常大,如果輪胎企業不調整產品結構,一兩年后,中國輪胎出口量肯定要大幅下降。
二是貿易摩擦越來越多。去年美國輪胎特保案的影響現在還在持續,輪胎整體出口增長主要是轉移了市場,但也引起其他地區市場的連鎖反應。現在歐盟已經傳出信息,有可能對中國輪胎進行反傾銷。據歐盟方面統計,中國輪胎出口歐盟增幅達到200%;但中國海關統計,今年1~10月中國出口歐盟汽車輪胎增幅為38.3%,其中出口轎車胎增幅為39.8%。因此,中國輪胎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反傾銷局面。
三是天然膠等原材料價格上升趨勢難以改變。國際橡膠研究組織對天然膠價格趨勢的預測是今年在4000美元/噸左右,今后可能達到5000美元/噸。因為輪胎需求量不斷增長,而天然膠種植卻有一定的局限性。
范仁德認為,上述因素決定了今后中國輪胎出口將面臨很大壓力,因此輪胎行業的發展必須要轉變發展模式,要由出口主導型轉向內需拉動型。目前中國汽車市場已成為世界最大市場,國內輪胎企業必須調整產品結構,擴大國內市場份額,以保持輪胎工業健康發展。
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中橡協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表示,目前輪胎全行業的經營和出口形勢非常嚴峻,必須采取措施渡過難關。一是加強溝通,減少貿易摩擦。建議國家有關部門加大雙邊經貿互動,通過平等對話和磋商妥善處理貿易摩擦;建立預警機制,爭取應訴獲得好效果。二是加強自律,規范出口。國家應整頓、規范出口貿易秩序,避免低價競爭;支持優勢企業出口經營,建立自主的國際化營銷體系;企業出口價格應自律,避免貿易摩擦的發生。三是加強出口輪胎檢測,以保證質量、符合進口國新法規的要求;建議國家出臺輪胎進出口新國標,既可與進出口國家權利對等,又可爭取今后檢測結果互認。四是加快輪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出口輪胎附加值。五是加強品牌建設,樹立企業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