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剛剛閉幕的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工作會議,為遼寧省描繪了從內陸經濟挺進海洋藍色經濟的藍圖。記者12月10日從遼寧省政府有關部門了解到,遼寧石化工業也正在依托海洋開放優勢,向建設全國石化強省的目標奮進,并積極參與國際合作競爭。一些地區改變了“靠海不吃海”的怪現象,遼寧沿海石化產業正在成為東北經濟新的增長極。
以往,作為東北老工業基地,遼寧省很多石化項目集中在內陸地區。現在,以大連、丹東、錦州等為代表的遼寧701平方千米的沿海經濟帶,已成為國內外眾多石化巨頭投資的熱土和東北對外開放的窗口。按照規劃,到2015年,遼寧石化行業可望實現銷售收入1.4萬億元,是“十一五”末期的2.1倍,年均增長16%以上;工業增加值2800億元,年均增長13%以上。其中,大連臨港石化產業基地將形成5000萬噸煉油、200萬噸乙烯、200萬噸PX的生產規模,銷售收入突破4500億元。
“十一五”期間,背靠大海的盤錦市,改變了過去“靠海不吃海”的舊習,徹底終結“遼河時代”,挺進“海洋時代”。盤錦市市委書記孫國相表示,118千米海岸線是未來盤錦向海洋發展的主戰場。目前,盤錦市正以遼濱沿海經濟區為龍頭,打造石油化工、石油裝備以及新材料等支柱產業。該市計劃在“十二五”期間形成年原油1000萬噸以上、原油加工突破3200萬噸、乙烯180萬噸、重交瀝青700萬噸、合成橡膠90萬噸、環氧乙烷20萬噸的生產規模,預計銷售收入突破3000億元。
營口市充分利用遼寧沿海經濟帶和沈陽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經濟區疊加的優勢,在近百千米的海岸線上規劃了沿海經濟帶,著力構建港口輸油、儲油和港前物流產業,打造石化產業集中區。正在建設的仙人島能源化工產業區分為煉化一體生產區、油品加工區、精細化工生產區、改型樹脂、新材料生產區等,中國海油重交瀝青項目及2.4億立方米天然氣項目建成后,將很快形成下游產業鏈條和產業集聚。
目前,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中的大型石化企業競相在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丹東產業園區、錦州沿海經濟帶等地布局落子。葫蘆島、綏中和大連金州等原來一些少見人煙的荒灘,如今也活躍著眾多國內外石化大企業的身影。
(Chem234.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