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兩會熱詞“碳達峰”與“碳中和”加速出圈后,自2013年就進入中國碳市場的ICIS中國市場開發總監徐蓉表示,“30·60”目標將進一步推進能源化工行業產業鏈的規范和創新,終端消費行業諸如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會持續穩定增加,節能減排依舊是主旋律,煉油行業會進一步整合。
“擴大內需”是中國政府工作的戰略基點。中國經濟優勢顯著,有基礎、有潛力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能源化工行業是中國的支柱產業之一,ICIS 自2007年開始進入中國市場,見證了行業上下游持續穩定的發展。“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是中國向國際社會做出的鄭重承諾,符合國際社會推動低碳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大趨勢。這意味著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時間相比較發達國家將大幅縮短。
ICIS中國能源首席分析師(石油)陶文海認為改善能源結構推進清潔能源低碳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廣碳捕獲技術、加大綠色低碳研發投資等將是未來中國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其中,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改善產業結構是降低能耗的最主要方式。作為傳統化石能源的石油化工行業是碳排放的主要源頭之一,如何推動低碳、節能、減排將是未來的行業主旋律之一。我們建議公司和企業應該衡量自己的投資規模或資源,找到適合自己在碳市場的位置,評估自己能夠承受的風險和未來可能的機會。
從2021年開始的中國第十四個五年經濟周期中,ICIS高級分析師鄒敏珍認為中國的煉油產能擴張將有所緩解。因為中國的碳排放雄心和國內成品油市場持續供過于求,加強了政府淘汰主要位于山東的小型和低效煉油廠的決心,并控制新的煉油投資。預計“十四五”期間,煉油企業將在減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碳排放領域加大投入。同時政府將收緊對新建煉廠投資的審批并加快國內煉油行業整合。
隨著中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施行,中國全國的碳市場啟動在即,并有望成為全球最大的碳市場。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充分利用市場化的手段來促進碳減排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未來,ICIS 會持續關注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幫助中國企業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