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8月20日,廣東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充分發揮海洋資源優勢,努力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決定》及五個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五個方案提出的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逾萬億元,其中海洋裝備制造業升級和沿海石化基地擴能項目占據很大比重,將助力廣東實現海洋經濟強省目標。
從當前來看,廣東省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迫切需要將發展海洋經濟作為保持經濟平穩可持續增長的重要舉措;從長遠來看,廣東省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產業轉型升級任務繁重,迫切需要把發展海洋經濟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
此次推出的五個實施方案分別為《廣東省發展臨海工業實施方案》、《廣東省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及海洋科技實施方案》、《廣東省發展濱海旅游業實施方案》、《廣東省集中集約用海實施方案》、《廣東省海洋生態保護實施方案》。
記者注意到,臨海工業實施方案立足前3年,著眼5年,按照“三區、三圈、三帶”的海洋綜合開發新格局,統籌協調珠三角、粵東、粵西三大海洋經濟區臨海工業空間布局。根據方案,到2015年廣東將基本建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
具體說來,珠三角地區重點發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石油化工和清潔能源產業,著力打造規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形成若干具有國際水準的臨海工業集群。粵東地區重點發展石化、裝備、能源產業,著力打造規模和水平居全國領先的現代化臨海工業基地。粵西地區重點發展鋼鐵、石化產業,著力打造形成沿海重化工業產業集群。
除此之外,到2015年,廣東還將打造廣州、江門、深圳核電產業基地,形成粵東粵西沿海能源生產基地、珠三角清潔電源基地以及若干個沿海煤炭、原油接收儲備基地等。
為實現上述目標,廣東將實施海工裝備制造業升級、沿海石化基地擴能等四大工程,重點建設項目55個,投資總額將達8000多億元。其中,一批引人注目的大項目,如中委合資廣東石化煉油項目、中海油惠州煉化二期項目,爭取在2012年底獲得國家發改委核準,在2013年開工建設。
去年11月,業內轟動一時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在地處粵西的湛江開工建設,建成后將成為超1000億元產值的現代化石化基地。據悉,目前湛江港正在謀劃拓寬、拓深40萬噸級航道,總投資將超過25億元。該工程建成后,國內石化企業和中西部企業就可用大船進口石油和鐵礦石到此中轉,又為湛江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引擎。
另外,在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及海洋科技方面,廣東力爭到2013年,海洋新興產業年均增長率為20%,六大產業總產值達360億元,海洋新興產業體系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