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現代化工是建設出來的,更是檢測出來的。正是有了無損檢測,以高溫高壓為主要特征的化工項目建設和生產正常運行才有了安全可靠保證。12月6~8日,無損檢測領域的“高精尖”人才來到中國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參加第一屆全國無損檢測技能競賽,代表該領域的15萬從業人員角逐全國技術能手。據記者了解,在本次競賽的帶動下,全行業掀起了一股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潮。
以往用榔頭敲、耳朵聽這種方式檢測設備焊接安全的土方法已經過時。記者在比賽現場看到,現代化的無損檢測設備琳瑯滿目,功能簡便又多樣化。據專家介紹,無損檢測是利用聲、光、磁和電等特性,在不損害或不影響被檢對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檢測被檢對象中是否存在缺陷或不均勻性,給出缺陷的大小、位置、性質和數量等信息,進而判定被檢對象所處技術狀態(如合格與否、剩余壽命等)的技術手段;無損檢測是現代質量管理體系中最重要的、應用最為廣泛的技術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世界公認。
據記者了解,在無損檢測過程中,人的因素至關重要,甚至高達70%。中國石化集團煉化工程公司總經理助理、中國建筑業協會石化建設分會秘書長孫曉波說,大多數石油、石化、化工設備都是在保證可靠質量的前提下才能實現工程建設、大型裝備的平穩運轉。但是,一些微缺陷所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將這些缺陷檢測出來,目前最多依靠的是無損檢測工高水平的工作。無損檢測工的工作為保證產品質量、新建和在役的結構設備安全運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脫下厚厚的工作服就可以看出來,每個參賽選手都不是坐在辦公室的“白領”,他們被戲稱為“藍白領”。一位參賽隊領隊告訴記者,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是地下還是高空,哪里需要對質量進行檢測,無損檢測工就會出現在哪里,給出精確的檢測報告。但很多人對他們的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工作技能卻知之甚少。
據中國特種設備檢驗協會理事長林樹清介紹,近年來,無損檢測隊伍建設無論是人數還是質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這個領域也有了博士。據了解,近年來,國內相關管理部門通過推行“第三方檢測”等制度,對無損檢測行業進行了更加規范的管理,使這一行業涌現出了一大批具有較強實力、信譽卓著的骨干企業,以及一大批技術高超、重職業操守的無損檢測工隊伍。
1984年出生的何維長,來自北京藍光恒遠工業檢測有限公司,在裁判員面前嫻熟地操控檢測設備;不遠處的黎幸,年僅28歲,來自廣西桂林市南方檢測有限責任公司,也表現出同樣的專注。這些高學歷人才在參賽者中比比皆是。
據本次競賽主辦方介紹,本屆競賽是國內無損檢測行業首次舉辦的國家級技能競賽,主辦方為此先后用了近2年的時間進行籌備,得到了國內眾多無損檢測技術專家的支持與幫助。本次競賽所使用的理論考試題目和技能競賽的方案更是多方專家智慧的結晶。來自全國60余家無損檢測機構報名參賽,包括了我國無損檢測行業的各家骨干企業。最終競賽產生了首批無損檢測“全國技術能手”,來自南京金陵檢測工程有限公司的趙志剛在此次競賽中奪魁。競賽的巨大影響力也已經顯現,眾多無損檢測企業針對競賽要求制定了人才培訓計劃,也在謀劃下一屆取得更好的成績。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張克華評價認為,無損檢測工屬于高技術集成的工種,對人員素質要求很高,這部分人才是國家急需的。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開設了檢測專業,培養符合石化行業發展需求的畢業生。舉辦這次大賽,目的是推動無損檢測行業的發展和無損檢測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