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7月3日,南京市集中公布了173家污染企業名單,拉開了該市歷史上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環境整治行動帷幕。被公布名單的企業主要分布在化工、冶金、塑料、造紙等重污染行業,比較集中在南京江北地區,有135家之多,其中有大型國有企業,也有較具規模的民營企業,總體上呈兩大特點:一是中小企業占據絕大多數;二是化工企業占有較高比例。
南京江北地區是該市重要工業基地,大型企業密布,企業數量繁多。化工作為南京地方支柱產業,主要聚集在江北沿江及周邊地區,尤其在浦口和六合兩區相對集中。然而,由于歷史的原因,加之當初企業和生活區選址布局不合理,在該地區工業發展的同時,周圍居住人口也迅速增加,因此生活與生產之間發生不和諧現象難以避免。
入夏以來,江北化企周邊群眾對環境污染投訴案件猛增。為此,南京環保部門經過認真排查,仔細論證治理方案后,隨即啟動大規模環境整治行動。
據悉,此次整治污染企業方案,做到了統籌安排,處置上有輕重緩急,時間上有先后順序,考慮了企業的實際困難。例如,在江北135家污染企業中,浦口和六合兩區政府分別于五、六月間下發文件規定:8月31日前,對于112家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或安全要求的企業,予以整治,逾期不達標者,堅決予以關停或搬遷。而對于污染嚴重,沒有審批手續,存在環境安全隱患,居民反映強烈的,直接下達關停令。其中包括南京鑫沛化工有限公司和投訴重點的23家污染企業直接關閉,實行鐵腕強行淘汰。
據南京環保局副局長包洪新介紹,此次整理173家污染企業行動,是分步驟進行的,還要分情況分類處理。一般都有具體的搬遷、整治或關停的時間表和責任人。給予一定期限,是讓企業做一些必要的善后處理,比如職工安置、設備拆除等。另據介紹,“十一五”期間,南京共關閉了197家小化工企業,今年通過這輪整治將再關閉65家化工企業。
據了解,一些國有或大型化工企業也有污染項目被列入治理名單,包括南鋼、錦湖輪胎和南化公司等。但這些企業積極配合這次行動,并采取多種措施,加快整改步伐。其中,南化公司被列入污染項目后,目前已經將3套硫酸裝置停了下來。
據南化公司副總工程師、環保處處長袁衛國介紹,南化將分三個階段進行污染治理,分步解決廢水、廢氣排放。具體步驟:一是脫硫裝置,到今年底3臺鍋爐煙氣脫硫項目建成并運行;二是廢堿焚燒裝置,到年底完成升級改造;三是尾氣治理到年底要實現達標排放。“這都是向南京市政府承諾了的。” 袁衛國說,7月15日之前,公司還要向市政府和環保部門進行匯報,至年底前,南化要投入1.4億元專門用于環保治理。錦湖輪胎有限公司則針對居民反映較多的生產中所產生的橡膠味、落粉塵、噪音大等問題,實施了積極整改,采取噴霧降塵,增設了水幕除塵以去除部分異味,還投資200余萬元在企業與小區之間增設高8米、長200米的隔音墻,以降低噪音。同時公司還在加快選址,力爭早日搬遷。
這一輪污染企業整治以后,南京的環境質量將得到大幅提升。該市環保局對此有樂觀的評價與估計。市環保局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以這次被關閉的南京帝斯曼東方化工有限公司兩臺75噸工業鍋爐為例,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硫排放700余噸。包洪新表示,通過對這173家“三高兩低”企業整治后,首先改善的是企業的周邊生態環境,地區大氣環境、水環境都會相應得到改善。而江蘇省化工行業協會會長秦志強則認為,南京沿江地區環境容量已經非常吃緊了,淘汰落后產能即可將騰出的環境空間讓位于新興產業,由此改善南京地區化工產業結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