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8月份以來,苯胺市場在原料價格上下波動的背景下,行情卻高位堅挺。國內主流成交價11500~11700元/噸,并且成交量也溫和放大,是純苯產業鏈中較為穩定向好的品種之一。進入9月下旬,隨著國際、國內純苯市場的震蕩走暖,苯胺后市強勢仍有望延續。但隨著近期國內諸多廠家宣布擴建、再建苯胺裝置,擴能潮再現,后續產能大幅增長的預期再次考驗中長期市場。市場短期交易流通速度有所加快,過剩產能的壓力再次要求加大下游拓展速度,疏導過剩產能。
貨源不足價格高位堅挺
企業檢修期集中體現,造成國內綜合開工率下降,總體貨源供應不足。8月份以來,國內苯胺企業進入了一個相對集中的檢修期,各企業檢修期限由一周到20天不等,國內有80%的企業先后檢修停車,造成市場供應貨源出現萎縮,并且某些地區局部出現缺貨現象。據不完全統計,近兩個月內市場貨源同比下降了15%以上,因此,這也是自8月以來,國內純苯市場上下波動,而苯胺市場持續高位穩定的主要原因之一,開創了今年以來沒隨純苯市場震蕩調整的先例,穩定了較長時期的高位運行格局。另外,萬華36萬噸/年的苯胺裝置原計劃在此期間試車也因故未能實現,為市場的走高增加了積極因素。
整體需求有所回升,穩定了前期市場消極情緒,推動了行情高位的持續性。特別是8月中旬以來,國內MDI開工始終良好,需求穩定,另外下游如助劑、活性染料等企業開工率也出現明顯回升,保持了良好的需求,也因此穩定了前期因純苯價格走低而帶來的市場負面影響。下游企業在原料下調時雖然曾一度改變了大單采購的積極性,但總需求量并未改變,加之各苯胺企業的大幅減產和階段檢修,共同推動了近兩個月的高位堅挺行情。
產量上升市場流通加快
當前企業集中檢修期已過,開工逐漸恢復。據了解,隨著前期各苯胺企業檢修后正常恢復,產量明顯回升,前期貨源緊張的局面將得以緩解。由于前期北方廠家停車較多、時間較長,造成貨源偏緊,這也是北方價格連續高于南方的主要原因,未來北方地區貨源將有一個持續上升的過程,預計第四季度全國產量將是一個高產期,不排除市場的再次調整。
另外,原料回漲,成本加大,短期市場流通加快釋放了風險。從市場成交情況顯示,產品從出廠到客戶流通速度明顯加快。從供應層面來看,苯胺企業加大了出貨速度是為了最大程度降低市場風險,也是為面臨原料漲價加快資金周轉,以最大程度吸取低價原料而制定的舉措;從下游企業來看,則是采取快進快出的策略,把風險釋放在終端市場上,而不能留存企業內。因此,產業鏈上的企業隨著苯胺產量的提升,市場風險意識提高,加快了苯胺市場的流通速度。
擴能潮考驗中長期市場
據了解,國內苯胺廠家近來再現擴產、新建潮。如吉林康乃爾的第二期18萬噸預計2011年投產,并再規劃建設36萬噸裝置,金嶺集團再建20萬噸,大海集團建設6萬噸,以及章丘日月的擴產3萬噸和安徽和縣建設3萬噸裝置等,同時萬華建成的36萬噸裝置待開,預計至2011年新增產能達到92萬噸,年增幅達到了60%以上。并且按照中長期規劃,2012年新增產能有可能增至130萬噸,屆時國內產能將突破270萬噸,位居世界生產大國地位。但是,產能的過快增長如沒有同步發展的下游支持,過剩產能現象將再次考驗中長期市場的穩定。
根據目前各苯胺企業的發展規劃,下游配套產品主要反映在MDI、助劑、染料等,并且在規劃苯胺產品的同時,基本形成了同步規劃配套。但據苯胺企業反饋的信息表明,下游配套裝置的建設仍顯滯后,不可能同步跟進,因此,下游拓展步伐亟須加快,避免市場無序競爭而帶來的副作用影響。
另外,據國內苯胺出口企業反映,國家對苯胺出口管制較嚴,手續繁雜,打擊了出口的積極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苯胺進入國際市場的流通量,出現了有國際需求而無出口意向的現象。因此,簡化手續,加大出口,也是未來減輕國內市場壓力,降低過剩產能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