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近日,國內專業市場研究機構西美信息發布了最新的《中國白色生物技術研究與預測報告》,報告主要分析了生物制品業,生物燃料產業,生物基精細化工,生物基化工和生物材料產業的發展態勢以及新產品LDA、淀粉基材料,PPC等白色生物技術新產品的最新技術進展,相關的政策法規、可再生原料在中國的種植和供應情況,并對近30個主要的白色生物技術產品及與白色生物技術相關的生物質材料,如糧食作物、非糧作物、植物油、木質纖維材料等未來前景、 瓶頸和商業機會進行了預測。歷史數據更新至2010年,預測至2020年。
報告指出,白色生物技術(工業生物技術)被稱為是繼紅色生物技術(醫藥生物技術)和綠色生物技術(農業生物技術)之后的第三次生物技術浪潮。它同時具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以及滿足環保要求的特點,是目前世界上最有前景的新技術之一。
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白色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中國政府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包含物質獎勵和 稅收優惠 補貼,滿足產品的供應和需求,中國的白色生物技術取得了快速發展,尤其是生物能源和化工行業,例如中國已經鞏固和加強了第三大乙醇生產國和第二大 化學品生產國的地位。
據西美信息最新統計的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生物基精細化學品的市場價值達到了74億美元,大概占了整個中國白色生物技術行業市場價值的 40%,是中國最大的白色生物技術子行業。
研究表明:對于白色生物技術,中國已經完成了應變工程,發酵工藝優化,固定化酶和細胞技術,分離和提取技術,以及生物反應器的優化突破等主要技術。發酵和高價值中國小批量產品生物催化技術的應用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巨大成功。
由于科技的發展,產品數量明顯增加,生產規模的擴大,白色生物技術在中國的主要產品是傳統發酵產品,如酶,維生素,氨基酸,有機酸,淀粉衍生物,新興白色生物技術產品,聚羥基脂肪酸酯、1,3- PDO和微藻柴油等。基于過去成功的技術應用經驗,更多的白色生物技術產品在未來將更加的商業化。
西美信息研究員張興強表示:隨著“十二五”期間,中國政府對戰略新興產業的支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國白色生物技術行業的發展會越來越快,會創造更多的產值并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