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 實施全球化學品統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有助于對化學品正確分類和標記,不但能有效保護環境和人們的健康,而且有益于進出口貿易的開展。作為化學品生產和進出口大國,自聯合國實施GHS以來,我國推進工作有序開展,但產品數量大、對接工作繁重、缺乏協調機制等多重因素導致尚未確立實施路線圖。專家稱,我國GHS推進將是一場持久戰。這是記者近日在北京召開的GHS亞洲區域研討會上獲得的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石化化工處處長蔣健表示,我國一直積極推進GHS實施,各部門已經開始了一些相關領域法律、法規以及標準的制定和修改工作,目前已將GHS中的化學品分類及標簽要求轉化成27項中國國家強制標準,包括《化學品分類、警示標簽和警示性說明安全規范》、《化學品分類和危險性公示通則》和《化學品安全標簽編寫規定》,后兩項已于今年5月1日開始實施;安監總局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和《危險化學品目錄》的修訂也正在進行中。
在基礎設施保障方面,我國投入也很大,不但針對產品的理化、健康、毒性、毒理等檢測,建立了上?;ぱ芯吭簷z測中心、中國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環境科學研究院等實驗室,質檢總局還在上海、浙江、湖北等地建設了10個推進GHS實施的重點實驗室。這些實驗室都擁有自己擅長的技術領域,將成為中國實施GHS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蔣健告訴記者,在積極推進的同時,我國實施GHS也面臨很大挑戰。一方面,GHS關系到化學品的生產、運輸、儲存、使用以及廢棄物處置等全過程,涉及的部門非常多。我國GHS推進工作是由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外交部、農業部、發改委、衛生部、財政部、海關總署、環境保護部、工商總局、交通運輸部、質檢總局、鐵道部、安全監管總局12個部門參與,如何把各部門資源整合在一起共同推進GHS實施,成為最大的難題。
另一方面,我國化學品分類制度比較完善,有上千個法規及標準,特別是在化學品的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和健康以及進出口檢測檢疫等方面,擁有《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常見危險化學品分類及管理》、《易致毒化學品管理條例》、《劇毒化學品管理條例》、《監控化學品管理條例》等多個條例,這些條例與實施GHS有關的法律法規不完全一致,需要梳理及調整,工作量非常大,難度也很高,而且部分化學品基礎數據并不完善,保持國內標準修訂與GHS更新同步非常艱難。
此外,實施GHS的行政及生產成本很高,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化集團、中國化工等規模較大的企業關注較多。而我國石化行業99%都是中小企業,成本也是GHS推進的一大障礙。
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陳會明博士表示,我國實施GHS最為緊迫的是成立一個國家層面的協調機制。協調部門的首要任務是搭建框架和平臺,確立國家行動方案,制定出行動目標,然后由各部門具體分工負責。據了解,國內有關部門對成立協調機制、實施統一的GHS機制已經達成共識,相關事宜目前正向國務院報批。
蔣健表示,GHS在中國是個全新的東西,需要國際社會的指導。我國對健康、安全以及環保非常重視,國際機構也認識到中國實施GHS的重要性,愿意資助一些項目來幫助中國提高實施GHS的能力,這為推動GHS實施提供了機遇。目前我國正就開展GHS國家能力建設項目與聯合國訓練研究所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