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航空業也是造碳大戶
一架航班由北京飛往廣州,飛行時間約3個小時,卻要在空中消耗航空煤油18噸,排放二氧化碳57噸。如果不看以上數字,也許很少有人會想到,民航竟然也是造碳大戶。
據國際民航組織計劃,在全球認為排放的溫室氣體中,民用航空業占到了2%。如何采取可靠的措施,應對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很多航空公司與飛機制造商關注的焦點。在去年哥本哈根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民航業是唯一提交清晰的減排計劃的行業,其計劃到2020年,全行業實現碳排放零增長。
目前,國際上比較通用的做法是航班完成飛行后,航空公司在環境交易所進行企業自愿減排,通過購買碳排放指標,最終實現本次航班的零排放。不過,這種減排方式被很多環境專家批評為“治標不治本”。 “這更多的像是一種懲罰性措施。比起讓航空公司花錢買排放,我們更愿意看到有企業在飛行器設計和燃油研發上推陳出新,真正地把航班的排碳量降下來。 ”
海藻成分可煉制航油
記者近日從波音公司獲悉,今年5月25日,波音已與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在島城組建了“可持續航空生物燃料聯合研究實驗室”,計劃研發微藻生物燃料,來促進航空業可持續生物燃料的產業化進程。
波音中國區總裁王建民告訴記者,科研專家們正在青島利用污水種植海藻,并提取其有效成分煉制燃油,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突破。大量實驗已證明,用藻類煉制的生物燃料,具有比石油更低的凝結點,這是用于航空業的一項關鍵特性。這些燃料的每加侖能量值更高,有可能使飛機使用每加侖燃料的飛行距離更遠。但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卻比石油要低得多,可謂最綠色環保的航空燃料。
“最快明年一、二季度,我們就將在國航的某些機型上試用海藻燃油,等到中國民航局頒發相關許可證后,再逐步推廣至所有飛機。”王建民告訴記者,用藻類制成的生物燃料不需要更改機場現有的加油設備,更不需要更改飛機發動機,但需要和傳統航空燃油摻雜使用。波音希望通過不斷改進技術,將生物燃料的摻放比例由5%提高到50%,以減少飛行器對石油燃料的依賴。
生物燃料價格更穩定
“其實,不光海藻可以提取成分制成燃油,櫚果、椰子、麻風樹、亞麻薺等植物,都是煉油的好材料。 ”據波音公司透露,截至今年9月,波音已幫助美國、澳大利亞、歐洲、墨西哥、中東、印度和中國的高校及研究機構為生物燃料研究立項,希望在全球各地都能找到可以提取油料的農作業,因地制宜地研制生物燃料。“我們的原則是尋找廢棄土地種植煉油作物,不與糧食作物競爭土地和水資源,不破壞雨林。研發成功后,波音與當地政府共同享有技術專利,并合作進行大規模生產。 ”
王建民還告訴記者,在初始階段,航班使用生物燃料的成本可能會高于使用石油燃料,但等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煉油技術不斷改進后,成本肯定會降下來,甚至比石油燃料更低。 “而且,生物燃料在價格上十分穩定,不像石油價格一樣會忽上忽下,可以幫助航空公司控制成本,減少意外開支。 ”據了解,2008年,國際原油價格曾到達140美元每桶,當時航空公司的燃油成本首次超過了人員成本,占到總運營費用的40%。不少航空企業也因此陷入經營困境,并相繼宣告重組或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