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化工網訊:江西宜春經濟開發區鋰電新能源產業園上周傳出好消息:江西浩海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與南昌大學共同承擔的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項目——鋰云母制取電池級碳酸鋰及副產品綜合利用,通過了江西省科技廳鑒定。根據中試結果測算,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企業每生產1噸電池級碳酸鋰的利潤大約為2萬元,產品經國內鋰電池用戶試用后反應良好,市場前景廣闊。
浩海公司以江西宜春鋰云母礦石為原料,經特殊碾磨后,與硫酸在常壓下進行浸出反應,然后通過析礬、沉鋰反應,實現沉淀分離后提取碳酸鋰。產品經江西省分析測試中心檢測,相關指標符合國家標準。
專家告訴記者,硫酸低溫浸出工藝克服了傳統工藝需要將鋰云母高溫焙燒、加壓反應的缺陷,大大縮短了工藝反應時間,產品收率和純度顯著提高,同時還可實現廢水、廢渣以及副產品回收利用。
目前,浩海公司已經在位于宜春經濟開發區的國家鋰電新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簽約落戶,計劃年產 1.5萬噸電池級碳酸鋰。
浩海鋰能科技是江西省重點精細化工產品研發企業——江西颶風化工有限公司于去年10月建成的,專業開發生產碳酸鋰、磷酸鐵鋰、錳酸鋰、鈷酸鋰等新能源用鋰電產品,是江西第一家進入鋰電新能源產業的公司,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利用鋰云母礦石生產碳酸鋰的化工企業。該公司利用當地豐富的鋰云母礦產資源,已于去年上半年啟動了鋰云母提取磷酸鋰的開發研究,下半年完成工業性中試,并成功試制出合格的碳酸鋰系列產品。其中試項目已經于去年年底通過了江西省科技廳組織的省級重點項目鑒定,具備建設萬噸級以上工業生產裝置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