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人草提取物
提取比例:10:1
顏色:淡-棕黃色
性狀:粉末
【別名】鷓鴣菜、海仁草 海人草
【簡介】藻類紅藻門海人草Digenia simplex C. Ag.,以葉狀體入藥。 【性味與歸經】咸,涼。
【功能與主治】驅蟲。用于蛔蟲病,排除粘液及嬰兒胎毒等。
【用法與用量】驅蛔蟲:海人草3錢,甘草1錢,大黃2錢,水煎服,1日量,食前頓服。
1)有效成分為一種含氮的海人草酸(digenicacid, C10H15O4N),另外含有多量粘液質以及甘油酸鈉、甘露糖醇等。
(2)海人草酸對腸道寄生蟲的作用是能溶解和分離其腸道上皮,同時使運動肌麻痹而癱瘓,能抑制肌肉中脫氫酶的作用而抑制呼吸,使蟲排出。
化學成分
含海人草酸和少量的別海人草酸,尚含瓊脂等多糖,由甘油酸及甘露糖構成的甙、揮發油、氨基酸、肽、有機酸等。含碘0.2%,甜菜堿等。 含α-海人草酸(α-kainicacid,digenicacid),α-別海人草酸(α-allokainicacid),海人草素(digeneaside)即甘露糖基甘油酸鈉(sodiummannosidoglycerate),甜菜堿(betaine)。又分離得到瓊脂(agar)26.12%,酸解得半乳糖(galactose),3,6-脫水半乳糖(3,6-anhydrogalactose),6-O-甲基半乳糖(6-O-methyl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及木糖(xylose);并得到瓊脂糖(agarose)19.59%,酸水解得到半乳糖,3,6-脫水半乳糖和6-O-甲基半乳糖。還含巖藻多糖(fucoidin),從中得到0.20%的碘。還含鐵、鋅、錳、鎳、銅、鈷、鎘、鉛、鍶、鈣、鎂、鉀和鈉等元素。
藥理作用
海人草酸為驅蛔蟲有效成分,但單用時,蟲卵陰轉率不高,與山道年合用(成人量:山道年50~100毫克,
海人草酸5~7.5毫克),可提高療效。海人草酸的驅蛔作用是由于抑制豬蛔蟲肌肉的脫氫酶,或由于還原豬蛔蟲消化道上皮細胞里含鐵呼吸酶之故。根據蚯蚓和豬蛔蟲的實驗,有人推測海人草酸的驅蛔機理是使蛔蟲發生病態性運動興奮(或消耗其能量,或麻痹其運動),并擾亂其糖代謝。海人草水浸劑的驅蛔效果較海人草酸好(臨床和實驗觀察),故認為海人草中還有其他驅蛔有效成分。海人草中所含甘露糖甙甘油酸鈉鹽雖不能抑制脫氫酶,但能麻痹蚯蚓神經肌肉標本的自主運動;小狗服之,亦有驅蟲作用。海人草中所含鎂鹽(乳酸鎂和海人酸鎂)能抑制蛔蟲肌肉勻漿的氧攝取,且對蛔蟲運動和組織呼吸皆有強大作用。海人草里揮發油(含芳樟醇的各種萜類、含間-甲酚的酚類以及含十四酸的脂肪酸類),有與海人草酸相似的作用,但較弱。曾用蚯蚓和豬蛔蟲實驗,海人草中提出的P物質對豬蛔蟲全身運動有收縮作用,甘露糖甙甘油酸鈉則有弛緩作用;P物質對組織呼吸有極強抑制,揮發油亦有此作用,甘露糖甙甘油酸鈉無此作用。
毒性
臨床應用劑量,對人無甚副作用。家兔注射1~2毫克/公斤海人草酸,可抑制心臟,損害肝及腎,血細胞數有變化;狗皮下注射,能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和刺激嘔吐中樞,而有致吐作用。海人草酸半數致死量,小鼠皮下注射為0.024毫克/克;口服為0.12毫克/克。甘露糖甙甘油酸鈉毒性亦較小,小鼠口服6毫克/克以上,未見死亡。
中藥
【功用主治】驅蛔蟲。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選方】①驅蛔蟲:海人草三錢,番瀉葉六錢,水煎,和糖少許,頓服。(《現代實用中藥》) ②治蛔蟲疳眼:海人草、黑丑、苦薏、大黃、甘草。上五味,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