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兌門”曝出山西陳醋另一安全隱患
山西醋產業協會副會長王建忠此前說,市場上95%山西陳醋是勾兌醋,只要看成分里是否有苯甲酸鈉,就可斷定是不是山西陳醋,因為老陳醋不用添加任何防腐劑,取消保質期,這是山西老陳醋的根本特點。這其實是很專業的觀點,卻因“砸了山西陳醋的牌子”而引出一場沸沸揚揚的“勾兌門”。
其后山西醋產業協會會長曹文杰介紹說,山西老陳醋有現行的國家標準,規定允許添加防腐劑苯甲酸鈉,總酸度在4.5度以上的,都是山西老陳醋。今年1月協會制定了新的山西老陳醋產品質量標準,目前已上報給國家標準委審定,計劃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頒布。新標準把老陳醋總酸度由原來不低于4.5度提高到不低于6度,拒絕添加任何防腐劑。
食品腐敗主要是由于酵母、霉菌,腐敗菌在酸性條件下很難成活,因此酸度為6度以上的老陳醋,是可以不需要添加防腐劑的,而6度以下就必須添加防腐劑。目前,山西醋以酸度大于6的才稱作“老陳醋”;酸度在4.5和6之間的只能稱作“陳醋”;酸度小于4.5的就只能叫“醋”了。而現在95%的醋的酸度都是小于6的,而酸度小于6的醋自身不帶防腐殺菌的功效,所以一定要加防腐劑。從這個層面上講,王建忠說“只要看成分里是否有苯甲酸鈉,就可斷定是不是山西陳醋”,說的是事實。
不管“勾兌門”是否“砸了山西陳醋的牌子”,但其大部分添加了防腐劑苯鉀酸鈉卻是不爭的事實。這曝露了山西陳醋的另一個隱患。
早在2006年3月2日,英國食品標準局在其官方網站就曾公布消息稱,防腐劑苯甲酸納是潛在的致癌物,有疊加中毒現象。因在使用上有爭議, 雖各國仍允許使用, 但應用范圍越來越窄。如在日本, 其進口食品中苯甲酸鈉使用受到限制, 甚至部分禁止使用, 日本已停止生產。因價格低廉, 我國仍廣泛使用。苯甲酸鈉由于其有效成分是未解離的苯甲酸分子, 所以在較強酸性食品中使用有效果,弱酸性條件下必須大量添加才能保證防腐效果。這無疑增加了山西醋對人體健康的安全隱患。
食品防腐保鮮專業人士稱,山西醋里添加防腐劑是無可厚非的,但應選擇對人體健康無任何危害的品種,比如最新一代的防腐劑肉桂酸鉀。肉桂酸鉀作為防腐劑可以溶于微生物膜內、進入細胞、在較高PH環境下電離以及因此降低內部PH,可以有效影響許多重要酶的活性,最終殺死污染細胞。更為重要的是,肉桂酸鉀作為防腐劑不但對人體完全無毒無害,反而還能在攝入后在體內轉化為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份。而且肉桂酸鉀防腐效果也更好,能延長保質期三倍以上,不但不會改變食品的口感,還能提升食品的品質。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明確嚴格限制苯鉀酸鈉等防腐劑使用量及人體每日攝入量,但卻認為肉桂酸鉀屬于無毒品,對產品用量以及人體每日攝入量不作任何限制。